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动态

鸿博体育app官方下载地址

日期:2023-03-22 11:41:16 来源:鸿博体育app官方下载地址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鸿博体育app官方下载地址俄烏沖突迄今已經10個月有余,且呈曠日持久之勢。作為21世紀以來最大的地緣沖突,俄烏沖突給世界帶來了深遠影響,尤其是在全球經貿處于復蘇乏力的背景下,其引發的系列連鎖反應,使全球經貿格局發生了深層次變化。  第一,全球能源貿易格局發生改變,能源危機制約全球經貿復蘇。俄羅斯是全球主要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也是全球天然氣最大儲量國和出口國,石油天然氣全球供給地位顯著。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西方對俄羅斯進行制裁,歐洲大幅減少對俄石油及天然氣進口,同時俄也主動限制石油天然氣對“不友好國家”出口,原本高位的能源價格出現大幅波動,歐洲布倫特原油價格和歐洲基準TTF天然氣價格一度創下2014年來新高。全球能源貿易格局隨之改變,俄羅斯對西方國家石油天然氣出口大幅下降,缺口被美國、中東、南美等地區替代,美國對歐洲的能源主導作用增強,同時俄對中國、印度、土耳其等新興經濟體能源出口明顯增加。隨著歐洲對俄石油天然氣價格進行進口限價,油氣價格逐漸回落,但是,OPEC減產石油,美國能源生產成本高企,沖突本身對俄國內油氣生產帶來影響,伊朗等油氣大國遭受制裁,導致世界油氣能源供給緊張,價格高企局面不會改變。在此基礎上的成本推動型的全球通脹使得各國被迫采取緊縮政策,增加了疫情沖擊下全球經貿復蘇難度。此外,為緩解能源緊張,世界各國亟須發展新能源,加大新能源投入和研發,以部分替代油氣消費,給新能源產業帶來機遇,近來中國對歐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產品出口大增即為明證。  第二,全球糧價創歷史新高,糧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俄烏沖突以來,全球糧食價格持續上漲,聯合國食品和農產品價格指數創歷史新高。俄烏兩國都是全球重要糧食出口國,烏克蘭號稱世界糧倉,戰前兩國小麥、玉米出口分別占全球份額近30%和20%,烏克蘭大麥、油菜籽、玉米等作物出口均占全球10%以上。沖突持續使得俄烏兩國糧食生產和出口受到影響,農業勞動力短缺,農作物播收沖擊嚴重,出口物流阻滯。盡管俄烏就重開黑海糧道達成協議,但是沖突導致黑海通道不時關停,兩國糧食全球出口大幅下滑,此外美歐制裁也限制了俄羅斯農產品出口能力。全球糧食供需不匹配,使得越來越多的國家為糧食安全而限制農產品出口,包括阿根廷、印度、印度尼西亞等20多個主要糧食出口國,再加上國際資本炒作和全球氣候災害推動糧食現貨和期貨價格上漲,增大了全球糧食危機和輸入性通脹風險。  第三,全球產業發展受到沖擊,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塑。俄烏沖突加劇了因疫情和芯片短缺所造成的供應鏈瓶頸壓力,沖突以及制裁措施使得許多跨國公司在俄烏兩國停工停產,尤其是食品加工、鋼鐵、建筑、汽車、半導體等產業供應鏈受到一定沖擊。烏克蘭是氖、氬、氪、氙等氣體供應大國,俄羅斯是全球鎳、鈀金的生產大國,這些都是微芯片生產的關鍵材料,俄烏沖突導致這些產品供應鏈受阻。同時,歐洲是受俄烏沖突影響最大最直接的地區,石油天然氣能源供給不穩定、新能源替代效應尚未形成以及企業成本上漲壓力使得歐洲制造業受到極大沖擊,出于避險和全球尋找低成本生產區域的動機,歐洲跨國公司進行產能國際轉移動力加大,將形成一波投資浪潮,引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構。  第四,東亞東南亞全球經貿地位繼續上升,中國機遇彰顯。東亞和東南亞地區是全球最活躍的經濟區域,包括中日韓和東盟在內的區域經濟合作緊密,擁有較低生產成本和較強配套能力,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和國際生產網絡。俄烏沖突引發歐洲跨國公司產業鏈轉移,東亞東南亞地區無疑是首選區域,歐盟領導人今年以來頻訪中日韓和東盟各國,12月歐盟與東盟首次舉行峰會,進一步加強經貿投資合作意愿明顯。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龐大且潛力無限的國內消費市場,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實施制度型開放,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加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技術積累創新勢頭強勁,基礎設施完備且支撐力強,產業基礎雄厚配套齊全,技術開發成本較低,具有其他國家難以取代的經貿優勢,對接歐洲產業鏈供應鏈轉移機會顯著。2022年1月至11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折合1780.8億美元,增長12.2%,其中來自德國、英國的實際投資分別增長52.6%和33.1%。  第五,美元全球貿易霸權地位下降,人民幣國際化正當其時。俄烏沖突后,美西方對俄采取金融制裁,限制其使用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進行國際交易,將其排除出SWIFT支付系統,直接影響了俄羅斯外貿結算。作為反制,俄羅斯向“不友好國家”供應天然氣采取盧布結算,以維持盧布匯率。同時,俄羅斯與伊朗、印度、中國等國部分貿易也逐漸采用盧布、盧比或人民幣結算機制,以規避金融制裁,實現去美元化。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中俄之間天然氣實現了本幣結算,并有擴大到其他商品貿易的趨勢,甚至俄羅斯與印度的石油煤炭交易也嘗試用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國際地位明顯增強,國際化示范效應不斷擴大。  俄烏沖突給全球經貿復蘇帶來了諸多不利,對中國有危有機。中國在俄烏沖突中不隨美西方起舞,使得美西方對中俄貿易投資進行一定程度打壓。俄烏沖突導致國際能源價格高位運行和糧價上漲,從上游加劇了國際芯片供應短缺,都會推高中國經濟運行成本。但是,與此同時,中國在低碳新能源產業發展、國際能源合作、承接國際產業轉移、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也面臨著重要機遇,應因勢利導、化危為機,加快能源安全戰略部署,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重視芯片自主可控能力建設,持續推動制度型開放。可緊抓歐洲跨國公司產業鏈調整布局機遇,以自貿試驗區為抓手,深化推進制度型開放,打造好中歐主題產業園區,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擴大對歐經貿合作。通過落實RCEP規則,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在RCEP國家和地區的融入程度,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打造以我為主的國際價值鏈體系,有效推動中國經貿發展并帶動世界經貿復蘇。(光明日報作者:藍慶新,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重點場所防控指引【科學防疫小貼士】(63)  (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

  各地加強困難群眾生活保障——  發物資保供暖送關愛(確保群眾溫暖安全過冬②)  核心閱讀  根據實際需求,個性化定制禮包;實施集中供暖項目,提前調試設備;組織黨員干部深入一線,關愛獨居老人、留守兒童等困難群眾……今年入冬以來,各地出臺多項措施,加強兜底保障,努力讓困難群眾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全面摸排需求  定制慰問禮包  “在這個特殊時期,這么冷的天氣,給我送來大禮包。這些米面油夠吃上一段時間了,家里舍不得開空調,厚棉被、取暖器和暖手寶非常實用!”從社區工作人員手中接過大禮包,75歲的張金富坐在輪椅上,連聲道謝。  家住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錢橋街道舜柯社區的張金富,肢體二級殘疾,與弟弟夫妻倆住在一起,由弟弟照顧其生活起居。被評定為低保戶后,他每月領取低保金1060元和殘疾人兩項補貼623元,是區民政局重點關注的特殊困難群體。近日,首批冬日暖心慰問禮包送到了他手上。  無錫市惠山區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陸志偉介紹,“兩節”將至,該區走訪慰問低保困難戶、低保邊緣戶、突發困難家庭、散居五保戶等多個類別困難群眾,送去冬日暖心禮包,保障群眾生活需求,讓困難群體溫暖安全過冬。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大禮包是定制化、個性化的。“我們通過入戶走訪、電話詢問等方式,全面監測摸清困難人群底數和生活情況,對于急需生活物資和急缺防疫物品進行記錄梳理,形成需求清單。”陸志偉介紹,大禮包分為兩部分,固定的部分是區鎮兩級財政按標準打到群眾銀行卡里的慰問金,靈活的部分則是由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采購的物資,包括米面油、食品等生活物資,取暖器、棉被等保暖用品,以及口罩、退燒藥等防疫物資。目前,全區重點關注的特殊困難人員陸續收到了為自己量身定制的大禮包。  “我們街道共有低保戶38戶、59人,每人的禮包都不完全一樣。”錢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繆仁飛介紹。比如,殘障人士平時出門少、大件重物也不方便搬運,喜歡儲備一些米面油等食品;老年人舍不得開空調,對棉被、保暖內衣等需求迫切;還有一些困難家庭買不到防疫藥品,就由社區向街道上報,對接衛健部門,再由志愿者送上防疫禮包。  83歲的洛社鎮張鎮橋村獨居老人郭應清也收到了禮包。最近氣溫下降,郭大爺有些感冒癥狀,胃口不佳。他老伴去世了,子女又在外地工作,他性格要強,不愿意麻煩別人。  在每周兩次走訪中,工作人員及時了解相關情況,為他定制了一個“特殊禮包”:除了大米、油、保暖內衣和一個裝著溫度計、N95口罩、抗原檢測試劑、退燒藥等物資的防疫包之外,還一連幾天送來熱乎乎的白粥、新鮮的蔬菜和軟爛的燒雞。  提前調試設備  保障集中供暖  冬日,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安多縣寒風呼嘯,海拔4700多米的縣城天寒地凍,夜間溫度已經逼近零下20攝氏度。走進安多縣靜河苑小區一戶居民家中,暖意迎面而來,一看溫度計,室溫保持在18攝氏度以上。  屋中暖氣片里水流汩汩,輸送著溫暖。僅僅在三四年前,安多縣的居民們還需要依靠燃燒牛糞和燃煤爐取暖。和集中供暖相比,燒爐子很不方便。下班回家生爐子,屋子里一開始依舊寒冷,得等到后半夜才能慢慢暖起來,還可能會遇到一氧化碳中毒,威脅居民的生命安全。  轉變得益于安多縣清潔能源集中供暖項目的實施——該項目依托安多熱源廠、6座換熱站以及遍布縣城和周邊區域的管道,切實保障縣城主要區域的供暖。據介紹,熱源廠采用電力作為能源,不但為居民提供了穩定的熱能供應,也減少了冬季取暖造成的污染排放。  作為維護人員,這是王磊參與過的海拔最高的供暖項目。兩年來,他所在的維護班組冬日一直奔波在安多縣的街頭巷尾,確保溫暖能抵達每一戶家庭。  去年10月初,王磊和班組里的工作人員就開始了調試和維護設備。沒想到設備調試到一半,安多縣突然降溫。“夜間溫度突然降了近10攝氏度,本來正在調試準備運行的一處地下管道被凍得結結實實,熱水無法灌注,這處管道通向的區域將無法實現供暖。”王磊回憶。  這可愁壞了王磊。到了現場,他發現因為天氣寒冷,埋藏管道的土壤被凍得結實,施工人員連破開地面都十分困難。正在現場施工人員一籌莫展之際,王磊和其他工作人員想到一個主意:先把凍上的土壤化開,再給地下管道加熱化凍。  施工人員找來了木炭,沿著管道的線路在地表持續燃燒木炭,把表層凍土融化。然后再找來施工機械,趁著土壤化凍松動,把土層挖開,隨著被凍管道區域全部被挖開,他們給管道加熱,成功讓被凍住的管道化開,最終實現順利供暖。  “高原秋冬之際的氣溫驟降,加上這里屬于供暖的末端,這些因素共同導致那次的問題。”王磊感慨,“今年,我們提前在9月就開始調試設備,10月15日正式供暖,全縣所有覆蓋區域都實現了保質保量的暖氣供應。”  “2019年,安多縣清潔能源集中供暖正式啟動。供暖工程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供暖面積可覆蓋25萬平方米。目前,這一項目保障安多縣近2萬名干部群眾能在高海拔地區的家里溫暖安全過冬。”安多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孫衛國說。  深入基層一線  幫扶困難群體  穿著嶄新的棉襖,年過八旬的黃衍新老人豎起大拇指,“感謝你們幫我選的衣服!”  黃衍新是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鎮漢洋坪村的獨居老人。幾天前,宜都市民政局社工關愛尋訪小分隊隊員江曼曼到他家中走訪。臨別時,老人無意間提到,天氣冷了,想買一件新棉襖。老人年紀大了,行動不便。第二天,江曼曼駕車把老人接到商場,幫他挑選了棉衣和棉鞋。  近日,宜都市啟動困難老人巡訪關愛行動,重點幫助農村留守老人、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人解決“兩節”期間的生活困難。“這些老人大多獨自生活,身邊沒有親人,尤其需要關照。”漢洋坪村村支書向勇介紹,村里正按照全市統一安排,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逐戶開展“敲門行動”,加強情感溝通,落實鄰里關照。  受到幫扶的不僅是獨居老人。最近,宜都市王家畈鎮初級中學學生向心如收到了“老師媽媽”劉敏送來的禮物。  向心如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和妹妹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劉敏是王家畈鎮初級中學的英語老師,也是教育、民政部門為向心如配備的“編外家長”。期末考試剛結束,劉敏就專程來到向心如家,幫助制訂寒假計劃,引導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據了解,宜都市現有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807人。為解決因父母長期不在身邊造成的親情缺失、監護不到位等問題,教育和民政部門為他們配備了由一名教師、一名村組干部擔任的“編外家長”,實行結對幫扶,關心關愛兒童的心理健康和生活需求。  上次走訪時,劉敏得知,姐妹倆已快一年沒見到父母,倆人的生日又恰好都在春節期間。這次走訪,劉敏便提前為她們準備了生日禮物。  今年入冬以來,宜都市啟動了困難老年人巡訪關愛、困境兒童關愛保護、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保障、流浪乞討人員“寒冬送溫暖”、突發臨時困難人員救急難等“五大行動”,組織鎮村干部、黨員、家庭醫生等隊伍深入一線開展幫扶活動,幫困難群眾溫暖過冬。截至目前,“五大行動”各小分隊已走訪困難群體3500多人次,救助臨時困難人員1150多人次,發放“暖心健康包”1.2萬余個,安排暖冬物資40萬元。(人民日報記者姚雪青徐馭堯強郁文)